感恩聯絡簿每週五有一篇感恩短文,讓孩子寫下閱讀心得與感恩反思。
三年級的孩子一定要指導,第一篇是品格333的「粽子與麻糬」,開學匆匆,未拍照與記錄。
帶著孩子一段段的說明與引導,鼓勵孩子發表自己的想法,答案沒有對錯,這些都是願意「思考」與「勇氣」的表現!
這是第二篇「聖食不剩食」是一篇很棒的文章!
首先:
一、篇名標題是什麼?
二、作者是誰呢?
三、刊登在哪裡?
四、哪一天登出來的?
五、先讓孩子對文章有初步的認識,再進入內容。
再來:
一、全班朗讀第一段,
1.指導朗讀文章的技巧
(課文指導過,示範過,暫停、再強調):不拖拖拉拉、標點符號時要停頓一下下,加上感情......
2.請問第一段,哪裡是這篇文章的重點?孩子發表,並帶著孩子一起用螢光筆畫線。
二、全班唸第二段,
1.請問重點在哪裡呢?孩子從第一個字唸到後頭!
2.告訴孩子,如果全都畫線,那重點有明顯嗎?如果不全畫線,那要畫哪裡呢?
3.一陣靜默,提示:看看第一段的關鍵字,那第二段呢?
孩子終於懂老師的意思,回答「只要畫第一、不速食;第二、不費食......」
4.那剛才全畫的同學怎麼辦?用另一種顏色螢光筆來畫好了!
(錯了沒關係,留下痕跡,下次更好)
三、全班唸三段
1.這一段重點在哪呢?
2.「飲水思源」,為什麼呢?
3.「一口營養價值高的青菜......來自一大片麥田」,為什麼要畫這段話呢?
四、現在各組拿出白板,討論「一篇文章,我們要怎麼樣找出或畫出重點?」
1.發下白板筆(三年級暫時由老師收著,並強調這是老師買的筆和白板,大家要愛惜-惜福的觀念趁機導入)
二號主持討論,三號寫白板,4號上台發表。
這是小組第一次討論,有好多要學習的。
2.老師巡堂,有組別寫上「第一、不速食;第二、不費食......」,孩子弄錯老師的問題,馬上指導,並舉例說明「像第一、不速食......,就是跟什麼有關係?」「跟標題有關」......見習的老師也幫忙巡視各組,給予孩子鼓勵與指導,感恩!
3.老師巡堂,指導:最後一段,我們因為什麼原因畫了那一段話?
因為什麼原因,畫了「飲水思源」?......
五、一節課時間將至,孩子白板重點未拍照,老師快速總結孩子討論的結論並寫在黑板上。
回家的反思,也用最快速的方法提出建議:想想自己平時有浪費食物嗎?有挑食嗎?有剩下食物嗎?有暴飲暴食嗎?寫下反省,下次改進就好了!因為快速結尾,將孩子討論的重點用電腦後製。
這篇文章與孩子的生活息息相關,因此,孩子比較有感覺,反省的內容比較豐富。
三年級閱讀這麼一長篇文章,對孩子而言比較吃重,老師的指導就相對重要,鷹架待日後慢慢拆解,與孩子約定,如果大家都認真學習,希望第六週以後就由孩子自行閱讀與完成反思,孩子有了學能力,老師也會超開心的。
期待老師的慢慢放手,孩子能慢慢茁壯與成長,未來達到自學的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