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末老師們最忙的時候,我開始備課。
因為 習慣寒假備課的我,希望一開學就可以讓孩子進入學習狀況;
因為 寒假三週時間,扣掉年假一週,就剩下兩週時間了;
因為 女兒今年大學學測,我要去當陪考媽媽!
因為 一放假,答應1/22信望愛基金會帶「中年級國語備課」,講師必須自己先備課!(這是最大的動力!)
所以在還沒有拿到備課用書時就先備課了!
「翰林行動大師」是個好網站,「大補帖」在裡頭,可以補充我遺漏的資料。
但,由於年歲已有,眼睛老花,感謝老天爺,讓我找到舊的翰林四下課本,讓我可以有「紙本」內容來備課。
首先,
看一看「目錄」,大單元主題不能跳過,先抓住下學期的四個單元主題,思考看看整個學期教學主軸,還有哪些補充內容可以使用。
再來,
查一查「統整活動」的主題,如果融入各課教學,不僅可以讓孩子多練習幾次,又可節省時間和有效率!
查一查「習作」的練習,特別的小練習或習作作文命題與引導,會先批註在目錄上。
想一想「讀寫合一」可以延伸哪些寫作練習。
這樣一學期教學內容大致清楚。
最後,
各課內容分析?重點教學?課文畫記......
最花時間的是
「預習單」和「文本分析」的電腦輸入
預習單
沿續過去一年半的「三次閱讀」、由「提問」引導「段落大意」的方式。不過,考量孩子銜接五年級,這學期開始「段落大意」直接在課本畫線就可,只要寫出「課文大意」就大功告成了。
「任務四」和「任務五」則是參考淯婷老師給我「她們班模式」修改而成。字的家族,三年級參考小壁虎老師的「串珠識字」課堂完成,四年級則是在預習時自行閱讀 「flyer裡生字卡」和「課堂練習」一書,發現由孩子自己寫出「一個字」的家族也是不錯的方法,改變方式,讓孩子有新鮮感,主要都是希望孩子識字率提升。
(上頭字的家族 1 0個,未校對到)
文本分析
沿用以前的習慣,溫美玉老師引領著我們,多年來文本分析的養成,考驗老師的敏銳度,再參考一下大補帖裡的「閱讀理解提問」。
發現,有時會有賓果的感覺,我和編輯有一些默契,我想到的提問和編輯的提問大同小異,當然還是會有我自己的堅持。
等「備課用書」拿到,可能會再修正,而且常常在教學前也會修改成「適合當下學習氣氛」的資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