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因為補課的關係,考量預習單的份量比較多,因此,改為先上「結構」再「課文深究」提問。
第一堂課:翰林五下國語L13用手舞出動人的交響曲1
目標:結構提問+心智圖完成
先由孩子唸課文一次,提醒要邊唸邊寫下「自然段」,並註記「不懂的字詞」。
再來,逐段「結構提問與討論」,「畫線策略」融入其中。
標題是什麼?
想一想,為什麼是用「手」舞出動人的交響曲呢?
為什麼能用手比出「動人的交響曲」呢?為什麼用「交響曲」表示呢?
從作者有記憶初始,就生活在寂靜無聲的世界。
分成四部份來說,以上是老師認為的四個體會,而孩子們則想到前頭的「認識自己的十根手指,再循序漸進的比出意思。」
討論本就無標準答案,而是言之有理就可。只要孩子能說出理由,都是可以的。
作者還學脣語。
前三段都是以作者「遇到的困難+解決方法+最後結果」為課文分析的依據,請孩子在課本標註重點。
如以下課文的標註方式,對於課文理解有很大的幫助,也發現作者學習手語分三個時期,並遇到三種不同的困難,作者都能以堅毅的心克服。
最後一段是重點,有些孩子歸納兩點,有些孩子歸納三點,這些皆可。
經由全班「逐段」找出各段大意與重點後,根據所討論的內容就可分組完成「心智圖」的繪製。
有些組別寫得詳細,花了不少時間,有些組別能加以濃縮,只寫出最關鍵的內容是最棒的。
「原因+過程+結果與體悟」是最簡單又明確的觀點。
請孩子分享如何抓「關鍵句」,雖然課堂討論了許多內容,但時間限定下,能摘出關鍵句最佳,也讓人一目瞭然。
心智圖畫出後,孩子對課文已有深刻的概念,對於內容的寫法也能掌握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