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語課本封面
有什麼意義?
就看看而已嗎?
孩子如何對封面有感覺?
一學期下來
知道這故事嗎?
新帶班
孩子對故事結構要素不清楚
因此
不讓孩子「看圖說故事」自編故事
「春神跳舞的森林」是一本很棒的繪本
不看可惜!
躺在書櫃裡好久了
終於有機會好好介紹這本書!
於是帶著孩子共讀繪本
並製作成簡易「屏風書」
搭配國語第一單元 自然饗宴
更重要的是─導入「故事要素」
5W1H為基本要素
請孩子看著封面的圖
告訴我們「看到了什麼?」
時間:右下角那顆亮亮的是什麼呢?
有孩子認為是「晚上的月亮」vs也有孩子認為是「傍晚的太陽」
地點:看著主角的方向
有孩子認為是從森林外往森林裡頭去vs也有孩子認為已經在森林裡
物:右下角粉紅的一棵
有孩子認為是梅花樹vs也有孩子認為是櫻花樹
討論著
有孩子眼力好
樹旁邊有人哦!
在做什麼呢?祈求?祭典?
孩子開始發揮觀察力與想像力!
封面設計
各有特色!
各頁安排:
封面
p1:基本資料
p2:故事開頭
p3:發生問題
p4:解決過程
p5:結果
p6:我想到
p7:我覺得
每一頁都是大家一起討論
看著繪本故事
透過老師提問
絞盡腦汁
發表┼討論┼濃縮關鍵語句
完成各頁
最重要的是最後兩頁:我想到......我覺得......
這是孩子共讀後
自己的想法抒發
透過共讀 孩子壓力不大
製作成小書 很有成就感
透過故事 配合第一單元的主旨
與自然為伍 愛護大自然 為第一單元做個完整的ending
喜歡共讀與小書製作 因為所有孩子都可以完成
只要老師不催 慢工出細活
一天一頁 所有成品都在校完成
不假手於他人 再次證明孩子有潛力
再次強調有心就可以做到
剛上五年級的孩子發現
原來自己是有能力的人
建立孩子的信心是首要目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