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
    一位家長感謝我對他孩子的不離不棄,讓他的孩子不因成績不佳而一蹶不振,並能建立起自信心,我回答:「這是應該的,我一直認為我的兒子是我生命中的貴人,有了他,我更有愛心、更有耐性。」因為孩子讓我成長、孩子讓我改變。


    說到兒子的成長歷程,可說是一波三折……


    初為人母的喜悅,在第二次產檢就被打壞,醫生推測我們夫妻兩人同時有「地中海型基因」,必須做精密的檢查,聽到這裡心中不免焦急又無助。經過一連串的基因篩檢,確認孩子有四分之一的機會是重型胎兒,心中的忐忑不安無法消除,只覺得「為何別人的懷孕是欣喜的,而我們卻是如此的不幸呢?」終於報告出爐,孩子是健康的,心中一塊大石頭落了地。


    接下來的懷孕過程一切都正常,卻在出生時因胎兒窘迫,緊急剖腹生產,孩子住進了加護病房,夫妻兩人既焦慮又擔心,等醫生確定孩子是健康的才高高興興的回家。


    兩年的時間很快就過了,孩子只會叫「爸爸」而已,為了不錯過治療的黃金期,做了兒童發展鑑定,睡眠聽力、腦波……檢查,一切都正常,三歲時仍口齒不清,考慮語言治療,我們不信「大隻雞慢啼」,獨自一人帶孩子參加了三次治療,但治療師的態度嚴厲,不是說孩子沒達到孩子該有的發展,就是因孩子內向不說話,就認為孩子有「社會冷漠症」,又說:「孩子太黏媽媽了,不行哦!要教哦!」每每心痛著回家,第四次由先生帶去,卻氣著回來,表示治療師太沒耐心,只因為孩子個性畏縮、內向,不是一進入治療室就馬上進入與她對談,就對先生說:「現在的社會變化很快,也是個競爭的社會,以後社會不會等你的孩子?」記得當時聽了先生的轉述,我含著淚水走回教室,看著學生個個活潑健康,而為什麼自己的孩子是如此?未來又該怎麼辦?


     接下來的日子裡,夫妻兩人與保母一起努力,白天保母說故事,帶出去玩,又讓孩子聽音樂,接觸不同的孩子,晚上夫妻兩人輪流說故事,假日帶著孩子出去走走……感謝保母的細心,語言能力與健康改善很多。


    五歲時,口齒仍不清,再次踏上復健之路。這時好景不常,中耳積水纏繞不去,一週中我帶著孩子一天去語言治療,一天去看耳鼻喉科,另一天自己去上「國語正音課」,希望結合醫學與學術雙方面來協助孩子。晚上利用學生裁剪的紙卡製作字卡、詞卡,與妹妹兩人玩遊戲,復習進度,背童詩、唐詩、運用獎勵制度提高意願。可是耳疾一直不能痊癒,終至開刀,雙耳裝入「通氣管」,對醫生來說這是小手術,對孩子與家長來說是件痛心之事,見孩子麻藥退去的哭喊、茫然,心中暗自下決心,不再讓孩子受這種苦。


    經過半年的語言治療,新治療師能引起孩子興趣,說話變得清晰許多,治療告一段落,再來是父母的責任,也感謝幼稚園老師的協助,功不可沒,在校常鼓勵孩子唸故事給老師聽,又建立孩子自信心,同學都能接納孩子的不一樣。


    入小學,也許是孩子的福氣,他遇到學校公認脾氣最溫和的老師,每日笑臉迎人,說話輕聲細語,孩子在她將近二年的教導下,活潑健康,孩子也因擔任幹部更有自信,課業進步很多,在家是懂事的孩子,能幫助妹妹收拾餐具,協助媽媽打掃家裡並洗碗呢!


    曾經怨天尤人,曾經哭過。為何我的孩子會是這樣?先生告訴我:「比我們孩子嚴重的很多,我們還不算嚴重。還好我們有能力,我們都是老師,可以照顧他,但社會上很多的孩子並沒有受到妥善的照顧。」是的,與其怨天尤人,不如確確實實的做,陪著孩子成長,為了自己的兒子仍要打起精神,協助他在人生道路上,走得更順暢,我們仍要努力。在這一個過程中,自己的脾氣改了很多,能力也成長許多。


原本教學理念就是不放棄任何的學生,在整個歷程中,我發覺看待學生的表現比以前更有耐心,不再急性子,更能「感同身受」低成就孩子的挫折,以及其父母的無助與擔憂。對於所有的孩子也能以更寬容的心對待,包容度增大,因此我要將家長對我的感謝與祝福都回饋給孩子,這都是兒子教我的。孩子,謝謝你!媽媽好愛你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風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