優秀不是逼出來的(98年1月20日)


文/汪詠黛

  朋友的獨生子悄悄打電話來向我求救:

  「黛媽咪,請您告訴我媽,我的『消費券』可不可以不要拿去繳英語補習費?我討厭學英語!討厭、討厭、討厭……」

  這個國小二年級的男孩委屈的說,剛開始去補習英語時,他並沒有不喜歡,但是媽媽每天緊張兮兮的盯著他練習聽、說、讀、寫和考試,說是為了準備參加全民英檢,還一直告訴他:「你如果英語不學好,以後就沒有競爭力,前途就完蛋了!」嚇得他也跟著緊張,開始討厭去補習班。

  其實,孩子這樣的心聲,黛媽咪已經不是第一次聽到了。諷刺的是,我聽到更多「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上」的焦慮父母抱怨:「我省吃儉用,繳交大筆英語補習費,『一心只為孩子好』;可是這些不知好歹的小鬼,一點都不珍惜學習機會,他們以後要後悔就來不及啦!」

  親子之間對補習英語看法的落差,讓我想起前幾年英國劍橋認證中心曾公布亞洲地區兒童(七歲到十二歲)的英語能力排名,臺灣小朋友的成績非常不理想;該中心分析,這是因為過去幾年臺灣小朋友瘋全民英檢,所有學習都是針對這項考試而來,已帶來負面效果,造成兒童英語能力不進反退。

  背負龐大的考試壓力,小朋友學習英語還有什麼樂趣可言?學習語言,不是都該從興趣開始嗎?如果把有趣的學習搞成「一切都從考試開始」,那就難怪孩子會越學越沒興趣,越學效果越差了。

  如果爸爸、媽媽不要那麼緊張,情況會不會改善呢?黛媽咪的經驗是這樣的:

  咱們家哥哥小學六年級才開始學ABCD,由於他的個性活潑、好動,所以我不敢找那種標榜「嚴管、嚴教」,尤其是注重考試的補習班,免得把這個調皮鬼的學習胃口給搞壞。

  在英文班上課,大都是唱唱跳跳和玩遊戲,就算是有定期測驗,也沒那麼可怕,加上大人不斷鼓勵,哥哥就這樣「從玩中學」,輕鬆進入英語世界。

  國中時期的他,叛逆、倔強,不肯花心思在課業上,成績實在很難看,常常在班上吊車尾,但他始終沒有放棄英文課程;我們也藉由出國旅行,讓他多接觸外國人,不怕開口說英語;高中時他加入英語會話社團,繼續「玩」英語,還獨自參加海外遊學團練膽子。

  大學時,他進入外語系就讀,除了被選為學生代表,隨著教授出國交流,喜歡旅行的他還考取了國際領隊執照,帶遊學團到歐洲、美國開眼界。進入企管研究所後,被青輔會甄選為臺灣青年代表,到印度參加世界志工大會,全程用英語介紹臺灣,做了一次成功的國民外交。

  有了英語做工具,哥哥的膽子越來越大,學習欲望也越來越強,雖然從來沒學過德文,但仍申請到德國研究所做交換學生一年,和來自世界各國的學生用英語共同學習;放假時則當起「背包客」,在歐洲四處旅行,增廣見聞,並擔任環保志工,為保護地球盡一分心力。

  這個從小調皮,國中時學業成績差到幾乎放棄自己的孩子,卻因為覺得學習英語很好玩,終於找出自己想走的一條路,讓我既不擔心他日後「沒有競爭力」,也不怕他的「前途完蛋」!

  優秀不是逼出來的,只要大人多一點耐性、多一點鼓勵,孩子就有機會活出優秀的自己。


 


 


 


 


**本文轉載自國語日報2009/01/20 家庭版


**本網頁各連結標題及連結內容歸原權利人所有


歡迎進入參觀國語日報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風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